摘要:彩神网下载app最新版V6.5.8【aug.elitfurnitures.com】中的捕鱼娱乐项目可谓是最为经典的招牌项目,而且还会经常在彩神网下载app最新版V6.5.8的游戏网站上推出竞技比赛,让玩家之间互相比拼,增加刺激性和娱乐性,当然也会有丰厚的财富奖励等待着玩家来领取。
中新网西双版纳12月3日电 (雷雨 杨佳林)12月2日,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迎来两周年。记者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,截至当日,该站共验放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470列次,验放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9.5万名旅客,保障国际货运列车8780列次,验放进出口货物近600万吨。
图为民警对列车进行监护。雷雨 摄
磨憨口岸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,中老铁路经此直通老挝万象,公路由此南抵泰国曼谷,是中国通往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国家级陆路口岸。近日,在该口岸,满载各类货物的中欧班列穿梭驶过。在外围货场,装卸货物的卡车络绎不绝,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。
中老铁路开通两年来,磨憨边检站充分发挥边检机关职能作用,优化多项通关措施,全力服务中老人民的发展路、幸福路、友谊路。

图为民警为旅客提供帮助。雷雨 摄
“在中老铁路便利的‘硬联通’条件下,我们边检机关优化通关模式,将查验缩短时间从30分钟压缩为20分钟,通过‘软联通’助力中老铁路跑出‘加速度’。”谈及两年的变化,磨憨边检站铁路执勤队队长李兵表示,这是该站查验前置的具体实践。
中老铁路开通后,该站针对口岸实际,借鉴陆地口岸便利通关经验,利用“单一窗口”平台做到出境查验前置、入境车体检查前置;设立快速检查通道,对列车采取“重点抽查、普遍检查”的查验方式,对同一铁路口岸出入境列车服务员工提供“证件加盖一对验讫章,其间不再加盖验讫章”的便利措施,确保班列“随来随办、随到随检”,实现班列抵站“零待时”作业、在站“零接触”查验、离站“零延时”放行。
2023年4月13日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,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之间实现朝发夕至。
“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后,老挝很多企业都愿意到中国来做生意。我和朋友这次也准备到中国来考察一下龙眼的市场行情。”近日,老挝入境旅客普弥·西塞翁说。
为高效便利两国民众互联互通,该站先行先试、边试边行,先后推出预约通关、集中验放、专用便捷通道、提前发放《外国人入境卡》、一站式服务等10余项通关便民举措。

图为旅客在磨憨口岸排队候检。杨佳林 摄
磨憨边检站民警金玺说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后,磨憨铁路口岸就以极具特色的外观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地。每日12时至15时是口岸大厅客流最多的时候,往来老挝、中国的旅客及跨境货物都汇聚在此。
磨憨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该站将不断提高边检服务能力水平,用实际行动助力这条跨越山海的繁荣之路、互联互通的幸福之路、命运与共的希望之路,向新而行、共赴未来。(完)
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(记者 陈静)上海是亚洲最早集中治理污水的城市之一。记者2日获悉,历经百年发展,上海形成污水系统六大片区的主要格局,43座污水处理厂,日处理能力达1020.75万吨。迄今为止,上海已建成2.8万余公里排水管道、1525座排水泵站、366个排水系统,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,水安全保障基础牢固。
上海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中,记者2日了解到,上海已经形成污水系统六大片区的主要格局。(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)
记者当日了解到,近年来,上海将“海绵城市““韧性城市”理念纳入排水行业管理,确立了绿色源头削峰、灰色过程蓄排、蓝色末端消纳、管理提质增效,“蓝绿灰管”多措并举的雨水治理路径。

上海市水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史家明对记者表示,上海城市污水治理成就显著,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,水安全保障基础持续筑牢。史家明希望,上海要积极适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,在上海排水设施“一码通”、运行调度“一网通”、排水模型“一键通”上取得新进展,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排水高效能治理。

据悉,目前,上海加强排水设施运行状态监测,构建覆盖全市排水全过程的实时感知采集系统,努力实现排水系统“全流程、全要素、全过程”的管控。同时,相关机构正有序实现排水设施“建、管、养、监、检”等具体应用场景接入,实现面广量大点分散的排水设施底账清、数据准、动态新,实现“基于现场场景”的数字化转型,推动城市排水运维智能化、专业化、高效化;此外,上海还加强排水基础设施模型建设、排水系统实时控制仿真模拟、运行调度智能决策分析、排水设施健康评估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,赋能排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管理。与此同时,上海还推动开展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测算,降低污水处理设施能耗,优化碳排放管理。

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呈现上海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。(城投水务供图)

据了解,上海开埠后,1862年起,英租界先从当时的中区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雨水管道。1923年,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集聚,城市污染不断加剧,基础设施不堪重负,严重影响了民众健康与生活。从1923年到1927年,北区、东区和西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2年,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污水处理厂——曹杨污水处理厂建成。随着改革开放,上海排水系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, 治理苏州河污染成为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起点。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环保工程之一,其中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。

在采访中,记者走进具有百年历史的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。这里正在举行上海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。东区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23年,如今这座香樟树下光影交织的百年老厂,是中国首批建造的污水厂中唯一保留下来、工艺流程完整、构筑物完好的污水厂。
据悉,建厂时,东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为1.7万吨/日,历经5次扩建,其最高处理规模达到3.4万吨/日。2019年8月,东区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行。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、工业遗产,东区污水厂虽停运却以永续保护、活化利用、科技创新等举措,推进功能转型。如今,东区污水厂已被建设成一个综合园区,内设“历史馆”“时间廊”“未来馆”,成为全面展现排水、污水处理发展历程的生态展示馆、排水行业的“博物馆”、教育培训的“新课堂”、前沿创新的“试验田”、行业交流的“新地标”。
参观者在“历史馆”中回顾排水行业发展变迁。(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)
在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中,沿着厂内参观路线,记者跟着工作人员,用脚丈量、用耳聆听、用心感受。据悉,未来,城投水务东区污水处理厂将立足“百年园区、无废园区、零碳园区、海绵园区、生态园区、智慧园区”理念,建设排水百年工艺展示基地、无废示范引领区域,打造零碳排放负碳引领新方式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新试点,成为绿色生态共享空间和数字水务智能运维空间等,成为绿色低碳理念的实践基地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为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砥砺前行。(完)